【正版LH】江洲记忆 新华书店畅销图书书籍 文学 作品集 小说集 郭渝.
- 产品名称:江洲记忆
- 是否是套装:否
- 书名:江洲记忆
- 定价:58.00元
-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 作者:郭渝
- 书名:江洲记忆
基本信息
书名:江洲记忆
定价:(咨询特价)
作者:郭渝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6-1
ISBN(咨询特价)
字数:
页码:322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499 g
编辑推荐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郭渝主编的《江洲记忆》以扬中人的亲历、亲闻、亲为,全景式地展示了岛城扬中的历史变迁和创业成就。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每一次回顾,都令人心潮激荡。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走进“江洲记忆”的深处,触摸扬中发展的脉动,感悟时代变迁的沧桑,凝聚起建设“强富美高”新扬中的强大力量。
目录
序言
风雨征程
“撤县设市”琐忆·戴少华
扬中大桥建设往事·韦锡贵
军礼·王孝椿
理性与激情的角逐
——鲜为人知的“重油电厂”外资项目下马始末·陈启华
兴建扬中第二热电厂·张达明
扬中军地合资企业——镇江市神威钢丝绳厂诞生始末.陈启华
“横向联合”与扬中经济发展·张达明
一农机——扬中制造业的“老字号”·顾群
创建社队工业局·王勇
一次防汛险情的科学处置·顾大志
回忆扬中农粮水利建设·朱鹏飞
扬中首家农村信用社成立史·韩发林
难忘的岁月·李龙
一篇小学生作文改写了实小历史
——扬中实验小学创办年之历史考辨·张桂生
青春无悔
——扬中市广播事业的初期发展·成文
扬中座现代化工厂的诞生·范永贵芮杨韩
行动:一次档案保卫战·吴永荣
一篇报道所引发的
——《扬中到镇江距离究竟有多长》采写的前前后后·朱怀林
古迹探踪
沧桑玉皇庙·施大瑜
二墩港·郑叔裔
漫话三墩港·郑叔裔
公济桥、唐家桥的由来与辉煌的抗战史·张守良魏习龙
流芳桥陈氏祠堂·陈锦怀
沙家港春秋·郑叔裔
铁皮港的前世今生·姚进恒
詹天港考略·施荣武l
詹天港上的三座石桥·施荣武
扬中文化的发源地——广善堂·张守良蒋象仑
硝烟往事
难忘年春天·郑叔裔
突破长江天险率先登陆扬中·施大瑜
林先知绘制江防图·张守良
岁月悠悠忆当年·成文
扬中东新港渡江纪实·姚进恒
追忆黎明前的新沙圩战斗
——访年兴隆港新沙圩渡江战斗的部分知情人·张守良
当年日寇在老郎·施直东
红色家庭忠烈满门·张守良
南疆参战记·张生怀
“尖刀英雄”方文怀·秦天
扬中征兵史上值得记载的一笔·顾群
耳聋的故事·周祥顺
二墩港的声·郑叔裔
虎口余生·秦德贵
扬中有位“杨子荣”·冷其刚
邂逅名人
扬中年历史上影响力的人——洪康燮‘倪习锋
民国风云人物洪康燮后话·倪习锋
陈毅帅与扬中乡绅江正康的情谊·唐华龙戴成立
志同“稻”合的追梦人
——农民企业家童忠林回忆与袁隆平院士的友情·戴成立
贾平凹在扬中的一天·范继平
“林妹妹”来扬演出·杨祥生
冤魂“七仙女”
——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最后时光·张贤春
我所认识的雷锋·孔繁顺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陪费孝通考察长旺化工仪表配件厂·姚安华
我见到了周总理
——记“文革”前夕的一次文学盛会·潘圣仪
乡土风情
老式农耕轶事·姚进恒
难忘“拉绳定点插秧”·周祥顺
心中的篷帆·许桂林
情牵独轮车·姚毅
洋龙——历史上的消防车·叶贵l
物质文化遗产——“九狮图”·张守良
吆鱼·许桂林
柳皮拎·周祥顺
岁月深处
珍藏了年的纪念品·倪昌国
票据上的历史·朱圣福
过一个化的春节·蔡明昌
身边的事·蔡明昌
“外调”的尴尬·周祥顺
不能忘却的记忆·钱维亚
横渡长江去烧窑
——高中岁月片段·朱务清
我为扬中江堤添担土·朱务清
命悬一线,死里逃生
——惊魂年·朱立新
寻谱记·瞿坤掌
光荣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何宇文
扬中曾经是华西村学习的榜样·周祥顺
扬中水政“一号艇长”的精彩人生·刘贤龙
永新轶事·许桂林
三十年,青春不散场
——扬中市首届建工班纪事·范永贵
我心中的“鸣凤小学”·朱恒信
扬中的那些诗词匠手们·朱圣福
与洪魔抗争的勇士
——追忆烈士韦志清·王文咏
家乡的桥·施直东
永胜公社文艺宣传队·施大瑜
我所了解的扬中实验小学校园建设变迁·张桂生
编后记
内容提要
这是一次集体的回忆,这是一次寻找的旅程,将“江洲”人的口述档案集结成册,让历史告诉未来,这个本名为“太平洲”的“孤岛”是怎样走向陆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这个有着一多年建制历史的长江中仅次于崇明岛的第二大岛上究竟发生了些什么?那些人那些年是如何度过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一些答案。郭渝主编的《江洲记忆》集结了扬中人搜寻记忆、回顾历史的短文近80篇短文,按内容分六大部分:风雨征程、古迹探踪、硝烟往事、邂逅名人、乡土风情、岁月深处。
文摘
“撤县设市”琐忆
戴少华
20多年前的撤县设市,在扬中历史上是精彩的一笔。从启动到基本实现,前后只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全过程费用相比其他县级市仅是一个零头,书写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用时最短、花钱最少、办成大事的“江洲传奇”。笔者有幸参与了其全过程,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急迫启动
撤县设市作为议题正式提出是1993年底。由于当时扬中长江大桥即将建成,可于1994年下半年通车,扬中县委、县政府认为如果能够同时撤县设市,那么扬中就是双喜临门。本着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撤县设市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定什么市名。有人提出用“江洲市”,还有人说要重起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名字。于是,我们以县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在全县范围内征集,搜集上来的意见多数仍赞成用“扬中”。于是,我们将情况向县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建议:一是“扬中”之名从1914年改县以来,已沿用了几十年,在全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新起一个市名认可度要从零开始;二是“扬中”取扬子江中之意,比较切合扬中的地理特征;三是“扬中”具“扬我中华”之政治隐义。领导同意了这一意见,撤县设市工作正式启动。
当时,扬中县周边已有丹阳、靖江、泰兴三个县撤县设市。县领导指示我们组织一个小组赴这三个地方先行考察。考察小组由我(时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与时任县民政局局长蒋茂军、科长孙玉生组成,先赴丹阳,再到靖江,最后一站到泰兴。印象最深的是在泰兴市考察的经历。泰兴市政府办公室的蒋主任常热情,他和我们谈话相当投缘。不过谈到来意,蒋主任也是一副怀疑的口吻:“小扬中还想撤县设市?”听他的意思是扬中小,丸之地,经济实力也有限,设市不大可能。他又说:“我们泰兴搞撤县设市搞了好多年,汽车轮子磨平了好几个,搞成功十分不易。”他说,我们听,也不争辩,但并未失去信心。
争取撤县设市的时间常紧迫,一切工作都必须加快节奏,提高效率。1994年1月3日,刚结束考察回来,我立即起草了一份关于扬中撤县设市的请示,上午起草好,请陆朝银县长签发。吃过午饭,随即赶到镇江市政府。因与镇江市政府办公室的几位主任关系甚好,我径直到杨杏云副主任的办公室,请他当即将扬中上报的文件改过,以镇江市政府的名义向省政府提交一份请示。文件经镇江市领导签发并打印盖章后,我又提出希望即刻寄出,杨主任指派专人照办,赶在当天邮件发送之前,将六份文件寄出了。事开头难,天关的事情办得常顺利,这是一个好兆头。
事不宜迟,县政府随即组成了一个三人攻关小组,由王梅芳副县长、民政局施正纲副局长与我组成,集中精力赴南京攻关。南京争锋
镇江寄出的文件到了江苏省政府,随即转给了省民政厅。分管这项工作的是姜永荣副省长,他的秘书是张海波。我们一行少不了要直接向姜副省长汇报,干脆就住到了姜副省长所住的西康宾馆,这样容易碰惮汇报也方便。因为经常去汇报,以至于后来我们与省政府办公厅的张海波、谢润盛等人都常熟悉。但真正的难点还不在省政府这儿,而在于省民政厅和镇江市的意见,且主要在于省厅的意见。到了南京,我们才知道,镇江市当时有两个县要求撤县设市,另一个是句容县。句容已经为此跑了三年,这次又先于我们提交了请示。句容、扬中近期只能有一家上(P2-3)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